标准工时与效率改善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课程目标:
	标准化作业对标准工时的意义,如何制定标准化作业。
	标准工时的构成、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制定步骤,宽放率及标准工时的改善。
	劳动定额的制定,生产绩效的影响因素及改善。
	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标准工时制定方法,合理制定劳动定额,为企业合理考评员工绩效
	提供数据基础,并提供系统改善作业效率的方法。课程中穿插大量讨论、练习及案例。
	(最好能事先由企业提供部分案例或提前到现场研究)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标准化作业流程
	标准化作业的作用
	最佳作业方式,效率高
	产品质量的保证
	标准工时的基础
	质量审核的基础
	标准化作业流程指导书
	标准化作业流程图
	关键作业因素/作用准备
	指导性与参考性文件
	作业要素及统计分析
	常见故障及处理预案-知识库
	第二单元:标准工时的构成
	时间研究
	游戏一:扑克牌游戏引出对标准工时的思考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工时制定的基本条件
	合格工人
	作业标准
	正常的环境和条件
	普通熟练程度和正常速度
	注:测量标准工时一定要注意上述四个要素。
	讨论一:对照定义,游戏中的标准工时该如何计算?
	讨论二:本企业标准工时的制定是否符合要求?如何改进?
	时间研究的层次
	动作(适合动作密集型)
	作业要素-若干动作集合而成
	操作-若干作业要素的集合
	程序-完成某项工需要执行的作业串
	活动-完成某项工作需要经历的过程,由若干程序或工作站组成
	功能-构成产品的组件或零件,保证达到某个特定目的所必须的所有活动。
	产品-完成最终的产品
	在测定标准工时时,要根据作业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测量等级,不可生搬硬套。
	讨论三:本企业工时测量到何种等级合适?
	标准工时的构成
	精密时间
	主作业时间:
	目标作业(主体作业)
	辅助作业
	如检查、测量、机器作业时间等
	准备作业时间
	如换型时间
	开班前期的准备工作
	换型后后道工序的起始等待
	富余时间
	人为富余
	私事富余(喝水,擦汗等)
	疲劳富余
	其它富余
	作业富余(质量问题处理)
	工厂富余(5S、晨会)
	时间分类
	出勤时间
	规定休息/用餐时间
	有效工作时间
	损失时间及消除
	熟练程度
	质量损失(原料、不合格品)
	设备故障时间
	等待(材料、机器等)
	作业方法
	标准工时分类
	人的工时-Labor Hour
	机器工时-Machine Hour
	注:产能由机器工时决定,即将机器设置为瓶颈。
	简单介绍人机协作-提高协作效率
	案例一:人机协作改善案例
	案例二:流水线铺线案例
	参考资料:宽放种类及宽放率参考标准
	讨论四:本企业中包含哪些富余时间类别,是分摊到产品标准工时中还是从工作时间中剔除?
	讨论五:本企业中包含哪些准备作业时间?是否可以消除或减少部分?如何做?
	标准工时的制定步骤与注意事项
	标准工时制定的八步骤
	测量标准工时的要点
	直接员工与间接员工的工时
	直接员工与间接员工的划分
	材料员/生产协调员/领班
	组长/技术支持
	间结员工如何分摊标准工时
	分摊标准工时(不建议)
	摊入生产成本(建议)
	讨论六:企业中有哪些直接与间接人员,如何对间接人员进行定岗定员,如何考虑其标准工时?
	第三单元:标准工时的测定
	直接观测法
	秒表测时法
	摄像法-要剔除其中的浪费时间
	工作抽样法
	工作日写实
	案例三:某家用电器工厂工作抽样法
	案例四:某工厂工作日写实
	合成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PTS
	工作因素法
	方法时间测量
	模特排时法-MODAPTS(重点)
	练习一:用模特排时法计算给定作业的标准工时
	 
	标准资料法
	测量标准工时的软件-AVIX(先进)
	几种标准工时测量方法的比较
	作业要素统计及人型流程程序分析
	练习二:作业要素表在工时测定中的应用。
	练习三:人型流程程序表在工时测定中的应用。
	练习四:选择生产线或作业工序,用上述方法进行作业测量和标准工时制定的练习。注意作业划分及测量的层级。
	第四单元:标准工时的宽放与应用
	评比系数的设定方法
	速度评比法
	平准化法
	客观评比法
	标准工时调整系数
	努力度调整系数
	熟练度调整系数
	工作环境调整系数
	学习曲线及其应用
	学习曲线
	如何基于学习曲线提高效率
	标准工时的PDCA改善循环
	工时改善的最大来源-作业改善
	如何进行作业改善
	讨论七:本企业如何采用评比系数和调整系数进行工
	        时制定?
	讨论八:本企业如何利用学习曲线及方法改善进行劳
	        动效率提升?
	标准工时的应用
	产品
成本管理(
产品管理部)
	产品制造成本计算
	委外加工定价的计算
	工厂生产管理(生产部)
	
生产计划
	产能管理(
设备管理)
	劳动定额与
绩效管理
	工艺
流程管理(工艺技术部)
	生产线平衡
	作业方法改进
	
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人力资源部)
	多技能培训
	人力资源计划
	讨论九:参考上述应用,建立本企业的标准工时应用。
	案例五:根据标准工时及MRP来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及如何安排多技能培训。
	第五单元:劳动定额与绩效管理
	劳动定额的种类及作用
	劳动定额及其要素
	劳动定额的种类
	劳动定额的作用
	劳动定额的制定与管理
	劳动定额与岗位定员
	劳动定额的制定步骤
	劳动定额的更新与管理
	员工绩效体系
	员工绩效体系的构成
	意愿/技能/环境
	案例六:机器看管定额的计算
	案例七:员工绩效的计算与考核案例
	案例八:根据某汽车焊接工序视频分析如何改进 作业,缩短节拍时间,解决产线平衡问题。
	第六单元:效率与绩效改善体系
	生产率的提升维度
	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产量/投入工时
	设备效率=价值运转时间/计划开动时间
	原材料生产效率=有效产量/原料投入量
	绩效指标分解与改善步骤
	员工相关的时间损失
	IE技术
	线体平衡
	人机协作
	人因工程(线体高度、工位布局)
	案例九:生产线体平衡改善
	员工绩效
	车间相关的时间损失
	
车间管理绩效(人员安排)
	间接部门相关的时间损失
	间接部门绩效
	新品验证/设备状况/生产工艺
	员工绩效体系的改善
	员工绩效改善六部法
	讨论十:找出您所在企业有哪些影响效率的损失?
	讨论十一:从劳动率提升维度看,你有哪些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议?
	综合讨论:通过本次培训,写出您关于标准工时制定与效率改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