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普瑞思咨询网站!
服务热线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培训文章 >> 物流管理 >> 正文

培训文章

制造业库存管理现状与精益库存控制浅析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对于任何生产型企业而言,规模生产可以带来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而面对当前市场要求的小批量0EM产品的需求,如何进行企业内部的库存控制是一个难题。一味地追求规模生产所带来的高产出,低生产成本,就会引起高原材料和成品库存,占用流动资金,背负库存积压和市场转型的风险;但选择绝对的“零库存”或“VMI”管理,对大多数在中国的生产企业又因自身和外部条件的缺失而无法实现,强行执行,会造成原材料供应不足,客户满意度降低,丢失市场份额。因此能否在规模生产和库存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制造型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点。在下面的文章中,我根据自已多年来在制造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实际体会,就中国企业库存控制的难点发表看法。

一、生产用原材料价格大幅变动,库存控制难以掌握最佳时机
精益生产的理论中,库存控制的终极目标是建立零库存。但对于中小型的制造企业来说,如果对该种原材料的需求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就很难要求供应商配合自己来完成这一目标。因此适当的原材料库存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一般来说,企业会根据原材料的价值和用量进行ABC分类,对于不同的类别采用按销售单采购,连续盘存法,再订货点法,安全库存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基于产品需求率、原材料采购单价、订单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失销成本、补货提前期、提前期内的需求以及设定的安全库存等数据来计算的。
但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生产用原材料(特别工业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变动,钢材价格下跌了40-50%。石油价格每桶下跌了100美元,暴跌了近70%,价格已经倒退回2004年下半年的水平。虽然钢材价格在09年初有小幅回升,但全年来看,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价格波动也必然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制造型企业一方面因经济危机影响,不得不加强成本控制,大幅度减少原材科库存,另一方面又因原材料的价格变化,期望在低谷时适当购进,以降低生产成本。这种鱼和熊掌都想兼得的计划着实让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人员头疼。
笔者建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人员应从生产的实际需要着手,不要盲目追求低价购进。首先重新审视材料的ABC分类,一部份原材料因价格和成品需求量的变化已改变分类。再次,根据产品的BOM(结构报表)尽可能地对材料需求进行汇总,只要性能相近,不同型号的成品中也有部份原材料可以通用。此时,原材料计划人员可以重新制订最佳再订货点,通过与库存的对比,来确定采购材料的时机和数量。这部份工作在很多公司的原材料计划中都可以由SAP系统来完成。
二、企业生产在制品的控制
客户需求的不稳定性是导致企业生产不均衡的关键。这一难点在2009年变得更加突出。由于成品的价值大,保有成本高,灵活性小,因此企业普遍严格制成品库存;但当市场需求不能满足生产提前期时,企业又会面临因交货期长而丢单的危险。因此可以将产品的核心部份预组装,并建立在制品超市,以降低最终的交货时间。如在机械加工和组装的企业,可以将部份机加的生产步骤前置。在未接到客户订单时,先按大类将毛坯加工威零件,并将他们放置在生产过程中的超市中,当客户下单时,可立即取用。
生产过程中超市库存的优点有:
1.为均衡生产抵供保障,降低生产中缺货的可能。
2.取代成品库存,使得占用资金减少。
3.半成品更为灵活,为小批量OEM产品提供了织决方案。
而生产过程中超市库存的缺点有:
1.占用资金
2.对于工业制品来说,半成品保管不当会造成生锈,使生产成本上升。
3.超市掩盖了生产进程中的瓶颈工序,不利于单件流的实行。
我个人认为,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型企业中,由于产品转型快,生产频率快,使用超市的弊大于利。电子产品的原材料采购数量较大,也易于与供应商达成VMI的管理,因此不建议在生产过程中设立超市,而是将自已的库存前置转移给供应商较为合理。但在机械制造企业,由于产品相对稳定,生产周期较长(大多在3周左右),原材料采购多为金属材料,由于采购数量较小,无法转移给供应商。同时在生产中固定资产的设备占很大比例,因材料不足发生断线后成本很大。因此应在生产过程中设立合理的超市。超市的设立应考虑以下几点因素:
1.客户对交货期的预期或公司的客户满意度指标。客户期望交货期短的产品超市容量相对较高。
2.半成品的加工周期。超市前序加工周期长,而后序短的生产应相应加大超市容量,以便平衡生产节奏。
3.半成品的保管。要比较超市半成品的保管成本与建立超市后快速交货带来的效益。若半成品不利于储存,应相对减少超市容量,而扩大生产的能力。
4.成品的销售预测。这是超市容萎的决定因素之一。对于周期性波动的产品而言,利用销售低谷时期适当储备半成品而非成品,可以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并降低失销或产品积压的风险。
总的来说,供应链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考虑以上因素的情况下为企业度身订制在制品超市系统,真正达到超市减少成本、调节生产的目的。
三、客户订单缩水,成品库存与交货期矛盾加剧
如上文所说,在大多数制造型企业,成品库存“零库存设置”,但这仅仅是针对工厂而言,而从整个供应链来看,成品库存被转移到了下一级的物流仓库或分销商手中。因此,从整体资金周转来看,成品库存的合理设置也十分重要。从2008年中下甸开始,受经济危机影响,制造型企业的出口订单缩水严重。企业原有的年度销售预期必须立即调整,同时,销售预期的完成率也存在问号。因此,如何调整成品库存就是今年企业的一个难点。如果延续08年的库存设置,势必会有较大的误差,不但造成产品积压,同时也对企业资金链形成威胁。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应对库存,又会在竞争加剧的今年使企业的反应速度低于对手,丧失原有的市场份额。小批量OEM产品的成品库存的决定因素在于销售预测。在这里我推荐使用趋势修正指数平滑法。在指数平滑法的基础上做出预测后,用趋势修正值进行调整。
Ft+1=St+Gt
St=a*Dt+(1-a)*FI
Gt=b*(St-St-1)+(1-b)*Gt-1
F1+r=St+rGt
其中:Ft+1是第t+1期需求的包含趋势的预测值
St是t期对t+1期需求的指数平滑预测值
Tt是t期对t+1期需求的趋势预测值
Dt是t期需求的实际值
a是平滑系数,0
b是趋势平滑系数,0
这一方法在很多有ERP或SAP的企业都可以用系统来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使销售预测更具有准确性是公司面临的难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1.进行月度的滚动预测,这样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极时修正预测值。有很多企业只进行年度的销售预测,在过去几年,对于需大于求的企业来说,生产能力一直处于扩张阶段,供应链管理者更多感到的是来市场的交货及时率考核压力,而非生产的成本控制压力。但在2009年,这些企业会发现生产能力突然变得大于市场需求,前几年不断增长的人员和设备都富余出来。这时,简单的年度销售预测就远远不够了,这种呆板的数据统计会使企业的计划滞后于变化。而滚动的月度销售预测会使企业在拥有最近期的市场数据的同时,又能不断为中远期市场把脉,及时调整库存和生产能力。
2.统一地区性销售预测的来源,由市场部专人负责对销售预测进行收集,分析,汇总和跟踪。这样可以过滤掉不真实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得到的数据可以用作生产和库存控制的指导。
3.对于大客户做到对客户库存的直接管理,得到客户消耗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与客户发展战略同盟关系。共同面对市场的危机,同时为危机后的市场复苏做好准备。
总之,规模生产和小批基0EM产品库存控制是大多数现代生产企业必须,也不得不面对的矛盾。但我认为如果能从原材料,半成品超市和成品三个库存来进行合理控制,是可以在矛盾中找到相对平衡的解决办法。在生产成本和客户满意度之间得到双赢。2009年是中国的制造型企业面对机遇和挑战的年份,不避讳地说,在今年会有相当一批企业会在危机中萎缩甚至消失,但也会有一批中小企业会在这次浪潮中安全行船,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供应链管理中的精益库存控制作为制造型企业中的关键一环,会在竟争中为企业取得更大的周转资金,从内部挖掘潜力,为企业的威功发展保驾护航。

上一篇:基于顾客价值的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下一篇:张瑞敏—海尔模式就是基于精益生产的“人单合一”


上海创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21-36338510 /36539869 传真:021-36338510 邮箱:info@purise.com 网址:www.purise.com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 reserved() 沪ICP备110203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