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普瑞思咨询网站!
服务热线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培训文章 >> 采购管理 >> 正文

培训文章

服装企业采购质量控制“四部曲”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近几年,无论是国际知名品牌还是国内服装企业翘楚都频繁引发“质量门”事件,有些甚至引起消费者的抱怨和愤怒,直接对服装品牌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消费者很 容易因服装款式设计而选择一个服装品牌,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该品牌的忠实粉丝,但出现质量问题后,消费者就会对品牌产生质疑甚至抛弃该品牌。而一旦这种伤害 发生,服装品牌要重新铸就质量诚信的形象,就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也为了更好促进国内纺织服装业的转型升级和不断壮大,2011年8月1日,国家发布了新版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与旧版相比,新版规范对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环保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国家的监管也变得更加严格。同时,随着一些中高端服装品牌企业对新型面辅料的 追求和服装加工工艺的日趋复杂,生产采购人员面临的经验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很多知名品牌都是由代工企业生产,采购或生产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疏漏都可 能导致终端销售的质量问题。因此,服装品牌企业对质量的监控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有鉴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服装生产采购质量控制中的问题,分析如何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服装企业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质量控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但许多国内的服装企业仍然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方法,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对质量的控制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往往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
1.快速低成本策略导致质量控制的缺失
近几年,很多国外的“快时尚”服装品牌质量问题频现,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关注。快速低成本战略导致质量问题不断,是快时尚品牌的天生缺陷。出于成本控制的 需要,快时尚品牌在设计阶段就已经把质量要求高、长周期的面料排除在外了。通过他们的产品吊牌可以发现,其代工厂商通常来自于成本更为低廉的发展中国家。
2.缺乏规范化的采购跟单管理
目前,服装品牌的供应商有80%~90%都是贸易商,而贸易公司的面辅料专业性不高,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对质量的把控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在服装面 料和成品的采购过程中,企业经常抱怨供应商的打样品质不稳定,打样周期遥遥无期。甚至在大货面辅料、成品交货的时候,也经常因为质量的不合格,导致新产品 上市时间的延迟。
在采购阶段产生的质量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规范化的采购跟单管理,使得采购阶段的质量缺乏规范化的控制,而这种管理上的缺失为后续的质量问题埋下了隐患,很容易对产品销售和终端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3.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不明确
当前,很多服装企业内部对质量检验缺乏明晰的流程和标准,有的企业甚至没有独立的质检部门,在质量检验的执行过程中易出现较大的争议。
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不明确,是实际运行中常见的一个问题。特别对那些无法适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已备案标准的新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在企业内部往往无法达成一致性。
解决质量控制问题的“四部曲”
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讲,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对供应链中重要的质量控制节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产品设计开发、采购、生产、质量检验各环节的整体质量控制,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的问题。笔者将针对以下几点做具体分析。
一、设计决定产品质量
现在,很多服装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产品的质量定位在设计阶段就已经被决定了。采购和生产只是在实现由设计决定的产品质量。因此,设计本身不应该是盲目的。 一方面,设计开发要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兼顾产品创新,起到引导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设计人员也要了解面料、工艺方面的潜在风险,充分考虑设计方案的 可行性,避免在设计开发阶段就埋下隐患。实际上,这对服装设计师的设计开发能力是有很高要求的。
服装企业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质量控制点贯穿了以下几个阶段:
1. 设计开发的计划制定阶段。企业应根据商品企划和产品上市时间的要求,明确划分设计开发的阶段,制定详细的人员和时间计划,包括评审时间、参与人员和评审制度。
2. 设计开发的执行阶段。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设计部门需要按照时间计划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强化内部人员的时间管理意识。随着设计开发的进程,可能发生设计要求的变更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及时修正时间计划表,避免影响后续的进程。
3. 设计开发的变更阶段。很多服装企业在产品评审过后都无法避免款式更改的情况,除适当考虑产品评审的要求外,还应该充分考虑更改部分对产品其他部分及整体功 能、性能、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以便判断变更的正确性。在确定合理可行的前提下,设计变更在实施前必须得到批准,以保证改款的严肃性。
对于设计开发的每一个阶段,设计部门都需要由专人进行时间进度的监控并记录,对关键节点的输入输出实现系统化管理,确保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追溯。
二、规范采购供应商管理制度
1. 规范供应商的引入和淘汰机制
需要客观地评估现有及新的供应商,并及时淘汰不能满足公司需求的老供应商。采购部门负责对现有供应商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满足公司整体的业务需求及发展,建 立完善的合格供应商资料库,同时制定规范的供应商引入和淘汰机制。可以通过对新供应商招标的方式,进行询价、比价,打样对比质量,确定样品及大货的生产适 应性,最终完善合同条款的制定。在流程制度方面,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表》及采购合同审批流程。
2. 优化供应商库
根据公司整体及各部门的需求,建立满足公司和各部门发展需求的供应商库,建立和培养长期战略合作供应商并监控其上游供应商的质量。对供应商的控制一般可按 等级来分类,对不同级别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企业一般通过ABC分类法进行供应商的分类管理。对供应商的考量通常包括产品质量、质量保证能力(生 产过程的监控、交货期和质量合格率等),以及价格方面的因素。
3. 控制并降低供应商的开发成本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升开发效率、产品质量和采购成本三个方面的平衡,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供应商开发成本,建立合理的供应商竞争机制。包括对供应商产 能、技术、质量、价格成本、服务及产品开发的配合能力等方面,建立中长期的供应商开发计划。这就要求采购人员充分考虑研发、市场等部门提出的新产品需求, 了解行业竞争背景、行业技术水平、价格和发展趋势,掌握新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质量部门充分沟通,提高新供应商开发的效率。
4. 对于印染供应商的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原材料稳定性评估及生产设备能力的评估——印染过程中分别取样拍照,取样后比对工厂工艺标准,如果合格,即确定机器设备能力达标。
关键质量指标(甲醛、PH值、色差)的控制要求。
印染后整理取样,并由质量部门测试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质量标准。
依据生产操作手册、质量管理手册询问生产操作人员,确认操作熟练。操作手册熟悉程度达不到80%以上的,即确定为技术不熟练或培训方法不当,需整改合格后才能成为合格供应商。
实验室能力的评估,至少能检测甲醛、PH值、色牢度、缩水率、耐光,并有实验记录。
产能评估,依据公司对新供应商产能需求,比对供应商淡旺季能保证给公司的产能。供应商提供的产能必须高于产能需求才能通过产能评估。
此外,采购部门应根据需要安排对重点材料实行跟单,以控制质量和交货期。如有必要,可要求采购员同时配合跟单。对于同一产品连续到货不合格的供应商,可根 据供应商的资源库与采购部经理以上级别人员书面确认后,优先选择。同时,向供应商管理部门提交书面要求寻找相应新供应商。如因价格变化、质量要求等导致现 有供应商拒绝订单的,采购部门也必须及时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最后,公司的技术部门也需要发挥自身专业上的特长,定期提供一些新的工艺的培训。对于拥有新工艺的工厂,也需要开发部门更多的为采购人员提供及时的信息。
三、规范产品质量检验流程和标准
首先,质检部门应对到达仓库的面辅料,按检验和作业指导书的流程完成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对于抽检初判不合格的面辅料,必须扩大抽查比例,确定不合格的产品,质检部门需要第一时间提出并及时与采购人员协调解决,若无法协商解决,则需要高层领导最终裁决能否使用。
经协调确实不能使用的面辅料,及时与供应商联系退货、对涉及索赔与打折的情况也要出具书面的索赔与打折标准,与供应商交涉。如果与供应商不能达成一致,则需要报上级主管裁定最终处理方案,并通知财务、仓库办理相关手续并落实补救方案。
经过协调可以让步使用的物料,由质检部门通知材料仓和生产部门处理的方法(如分批、分色发料使用等)。退货记录及问题报告要记入供应商绩效考核档案。
其次,为保证产品质量,企业所采购的各类面料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并确保按照标准执行。具体有如下几点注意事项:
1. 在生产时,检验员必须对本工序所需的各种面辅料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面辅料应及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未经批准擅自投产,需要通过绩效来进行考核。
2. 检验员必须对自己所加工的全部产品严格按照本工序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自检,并作是否合格的判断,在确认产品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否则应自行返 工。如自己无法解决,应及时向部门领导反映,得到明确答复后方可继续生产,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返工时超出考核指标的进行扣款。
3. 各工序员工产品加工完毕后,按以上要求进行自检,自检后盖写工号,不写工号的,按返工处罚。
4. 对工作责任心强、认真执行“自检”制度,及时发现上道工序产品质量问题并退回上道工序返修的检验员,适当给予奖励。
四、建立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制度
通过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发现质量体系中的不合格项,并通过纠正措施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内审组织方面,由供应商高层任命审核组长,《质量体系审核报告》审批通过后,质量部门负责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审核实施计 划、编写审核报告,并指派审核员。审核员按照分工负责编写检查表,完成分配的审核任务,编写不合格项报告,并配合审核组长的工作。各受审部门负责配合审核 组工作,并针对提出的不合格项进行纠正,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内审程序方面,每年实施一次集中内审,对质量管理体系所有部门实施内审,平时实施月轮流内审,即每月由内审员对各部门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可随时进行内审。
质量体系负责人每年制定公司下一年度的内审计划,内容一般包括:审核准则、审核范围、审核频次和方法、时间安排等。
1.审核前的准备
a.成立审核小组,每次审核前由供应商高层任命审核组长。审核组长聘任审核组成员。审核员应具有内审员资格,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且与受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b.审核组长编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交由供应商高层批准。审核计划内容一般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依据、审核日程安排、审核要素、内审员分工等,须提前一周下达各受审区域负责人和内审员审核。
c.审核员按照《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的分工,依据审核要素和体系文件,做好准备工作,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
2.审核的实施
审核员参照内审检查表中具体内容对受审部门进行现场检查,通过交谈、查阅文件、查阅记录、现场查验等方法收集客观证据,并记录审核证据。现场检查发现问题 时,审核员应进一步调查清楚,对存在问题的客观性进行研究,力求公正。在审核完成后,审核员应对受审核部门负责人作一次口头报告,报告审核的情况、提出相 应建议。
3.审核报告的提交
内审后由审核组长提交《质量体系内审报告》,经高层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审核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依据;审核的日期及审核计划具体实施情况;不合格项数量、分布情况、严重程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等。
4.纠正措施的实施和跟踪
受审部门在收到《质量体系内审报告》和《不合格项报告》后,应对不合格项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实施。审核组长组织内审员跟踪检查纠正措 施实施情况,对不能在短期内纠正的不合格项,由责任部门提出纠正措施计划报高层批准,交审核组备案。每月由质量部门的内审员轮流查找各部门的不符合项,开 具《不合格项报告》交责任部门进行整改,并负责跟踪验证整改情况。
结束语
产品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以及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便无法获得顾客的青睐,占领市场。不论在服装、家纺等纺织服装业的各 个细分领域,还是从原料、纺织到印染、成品的产业链上下游,产品质量的好坏始终是衡量企业品牌品质的重要指标,因为质量是企业的命脉,是品牌价值的基础。

上一篇:精益生产导入没有按部就班的方法 下一篇:ERP时代的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


上海创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21-36338510 /36539869 传真:021-36338510 邮箱:info@purise.com 网址:www.purise.com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 reserved() 沪ICP备110203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