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普瑞思咨询网站!
服务热线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培训文章 >> 生产管理 >> 正文

培训文章

打破批量生产的迷思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批量生产具有正当理由?
其中,我对于批量生产的观察,最近在产业界成为热烈的讨论话题。M-Team成员在日籍顾问的互动启发下,逐渐同意批量生产是形成「大量库存」与「严重缺料」并存的结构性原因。而已经摸索推动TPS一段时间的少数工具机企业或零组件企业,提出的有力证据,十分令人激赏。
举例而言,台湾的组装厂与机械加工厂之间,通常会累积一定的量才下单,或者累积一定订单量才进行加工。这正是「大量库存」与「严重缺料」的形成原因。举例来说,需求3件,要等到10件才加工;甚至一次加工了20件,再等待组装厂后续订单。在这个过程,组装厂面临了一定时间与数量的「待料型缺料」;加工完成后,则换成在加工厂,形成了可观的「待单型库存」。在生产计划现场管理还算严谨的企业里,这种批量生产,通常存在两大正当理由。

第1,透过批量分担换模时间,降低成本。如果换模需要60分钟,20件的批量生产,分担下来每件仅3分钟;而如果按最初需要仅3件时即按需求实时供料,则每件要分担20分钟。基于换模费用需要自行吸收,在总换模时间不变状况下,批量生产成为加工厂降低成本的理由。

第2,适当库存可以缩短交期。事实上,台湾部分企业善于接短单的原因之一,就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迅速调整或修改「待单型库存」,达成缩短交期目标。曾经有一位经营者详列他们的交期比日本企业短的原因,认为这种预做所形成的「待单型库存」,是他们的重要秘密武器。
事实非常明显,以短期目标达成的角度来看,批量生产有其存在理由。然而,从长期竞争力形成的观点来看,批量生产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障碍。

关键在于换模时间
首先,被视为重要秘密武器的「待单型库存」,能够发挥的空间,已经愈来愈低。正如同刚刚提到的经营者对我说,虽然短交期争取到了很多订单,营业额大幅成长,但库存中的呆滞料却侵蚀了应有的获利。而透过批量生产降低成本的想法,造成了结构性的待料与库存,长期所衍生的成本难以估计。在这方面下过功夫的企业开始感受到,致力于降低换模时间,才是釜底抽薪之计。

此外,台湾企业为了要满足短单交期,经常修改库存制品或组件以满足需求,所形成的重工成本与质量不稳定现象,也已经到不容忽视的地步。
贯彻丰田模式的后拉生产、有效配套,换模方法的精进是永恒的课题。最近我考察了一家日本小型工具机领导厂商,发现他们在机械加工的换模能力上,可能领先台湾机械加工厂超过20年。
生产在线的卧式加工机,均采冶具多机共享,且配有多托板设备,换模时间短、准备时间不影响机器稼动率。具体的成果包括:卧式加工机换夹具不超过30分,大约是台湾的三分之一;加工设备的稼动率约95%,大幅超过批量生产的台湾加工设备。

我们进一步观察发现,他们为了减少换模时间,对于价值1亿日币的YASUDA卧式加工机,追加了约五千万日圆的单机多托板换模设备,全面提高了稼动率。YASUDA系统是一种FMC,现场1人可以操作两台以上设备、24小时运作、以台份方式完成组装所需各型铸件。在换模的长期努力与投资金额上,固然令人膛目结舌,但却使得现场几乎完全没有库存,机械加工均采同期化方式,有效达到需求目标。譬如,某一机台的底座、鞍座、滑座、主轴头,最终加工完成日都是3/28,底座、鞍座、滑座安排在3/24开始加工,主轴头则安排在3/22开始加工,不仅组装前没有库存,组装期间也没有任何缺料或等待情形发生。

积极强化体质竞争优势
台湾工具机的未来,已经不能再局限于出口新兴工业国市场,须以日本工具机海内外市场做为假想敌,才可能再创新高。有鉴于此,我乐于分享最近的进一步观察。
首先,许多企业批评日本企业比较没有办法接受短单,认为短交期是台湾工具机的比较优势。
我们的考察发现,日本企业秉持精实精神,只依后制程需要进行制造,因此每件工作一定有价值,因此在物料交期要求或不重工的限制下,只好拒绝短交期订单或客制化订单。这些被拒绝的订单,下单者在可以接受台湾工具机质量,台湾业者交期又可以配合之下,通常会转向台湾。然而,我们也发现,除了极少数的产品和企业外,这样的变化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形成趋势。因为,台湾企业善于接短单的背后,是基于预做,以及迅速调整或修改库存及在制品,而不是建立在供应链上的体质竞争优势。因此,总体成本优势十分有限,质量不稳定现象反被突显,往往难以持续。
部分企业结合设计模块化,采取预做但不重工的生产方式,算是比较有智能的生产模式。他们在符合精实不重工的精神下,进行聪明预做,达到缩短交期目标。他们的风险是被同业以「提早做、批量生产」模式抢订单。但是只要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同业应该很难取代,因为勉强接这类的订单,长期下来不会构成威胁,因为重工等因素造成成本高且质量不稳定,反而对企业获利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对照台湾个别工具机企业的成长与获利,或许会共鸣于我们的上述观察。

实践供应链体系精实化
日本工具机领导企业的产品,大都采取接单以后才开始备料生产的模式。面对合理交期兼顾质量的市场要求,他们以长期视野强化竞争体质来因应,除了低价位产品之外,地位十分稳固。我们认为,台湾工具机企业面对海内外同质竞争,必须学习部分日本企业做法,采取完全订单生产。虽在实质上有困难,然而日本企业强化竞争体质的作法,显然值得学习。

事实上,致力于产品升级,摆脱同质竞争,与制造体系的精实化,不仅可以并行不悖,甚至是相辅相成的。台湾工具机企业的危机,在于企业内外的组织能力提升太慢。现在台湾的生产模式(提早做、批量生产),又成为提升组织能力的结构性障碍。台湾部分工具机企业结合设计模块化,采取预做但不重工的生产方式,值得鼓励。随着产品的高附加价值化,这种预做模式,势将面临瓶颈。因此,摸索实践精实新典范,进行制造体系合理化,甚至进行整个供应链体系的精实化,已经成为台湾工具机企业不可逃避的挑战。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下一篇:Kaizen, 精益化持续改善


上海创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21-36338510 /36539869 传真:021-36338510 邮箱:info@purise.com 网址:www.purise.com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 reserved() 沪ICP备110203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