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理念---质量意识的提高
	1)质量及质量管理的定义
	2)质量的二元特性分析---如何创造忠诚顾客
	3)质量管理的重要发展阶段及代表思想
	4)
TQM全面质量管理:质量和人人有关的意识强化
	① “三全一多样”:全面、全程、全员,方法多样化
	② 基础工作落实:标准化、计量工作、质量情报、质量责任制、教育
	5)现场质量管理意识强化
	① 认清你的顾客-----究竟上帝是谁
	② 基于三现主义的
现场管理:
	案例:盲人摸象
	③ 遵循PDCA解决现场问题的流程(戴明循环)
	④ 解决现场问题的优先顺序----质量管理的80/20原则
	⑤ 现场问题的预防及处理
	案例: 神医扁鹊的故事带来的质量控制启示
	⑥ 重视过程解决现场问题的思想
	从东西方吃饭文化的差异说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思想
	⑦ 引起现场质量波动的因素分析:异常原因与偶然原因引起的偏差分析
	第二部分 质量成本分析
	1)质量经济性管理
	① 质量至善论
	② 质量成本论
	③ 质量效益
	2)质量损失函数分析
	提供最前沿的损失理论:偏离目标即为损失
	3)质量经济性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两种产品分布下的质量经济性优劣比较
	4)质量水平及其经济性
	5)质量水平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变化关系
	6)提高质量水平的方案
	7)各阶段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途径
	① 设计阶段
	② 制造过程阶段
	③ 产品使用过程阶段
	8)质量成本的分类
	 预防成本
	 评估成本
	 失败成本
	9)质量成本分析方法
	10)质量成本控制方法及优化方案
	11)降低质量成本创造利润的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 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能力分析
	1)影响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4M1E)
	2)质量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统计学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4)短期过程能力研究
	① 定义(CP/Cpk)
	② 过程能力的计算
	规格中心和正态分布中心重合时(双规格)
	规格中心和正态分布中心不重合,发生偏移时(双规格)
	单规格状况下的工程能力研究
	③ 过程能力研究的步骤
	5)过程能力的判断与处置
	① 判断标准
	② 处置对策:根据现状准确处置
	提高客户要求,打败竞争对手法
	简化检验步骤,削减成本法
	维持现状,抓住关键法
	加强检验,不断改进法
	全数检验法
	停止加工,全面改善法
	6)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方法
	① 调整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
	② 提高过程能力,减少分散程度(即减小标准偏差)
	③ 修订公差范围
	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 工程质量管理--
SPC
	1)SPC定义
	2)控制图的原理(休哈特控制图)
	3)控制图的种类及各种控制图的优缺点
	4)控制图的用途
	5)控制图
	① 控制图的做图方法
	② 控制图的判断准则:过程异常的8种模式
	③ 各判断模式的分析及对策
	6)控制图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 质量检验
	1)检验的概念
	2)检验工作的内容
	标准制定---抽样---测量---比较---判断---处理---记录---改进
	3)质量检验的基本任务
	4)质量检验的主要职能
	把关--预防--报告--改进
	5)质量检验的类型
	划分标准罢检验方式 划分标准 检验方式
	按程序分 进货、工序、完工 按数量分 全数、抽样
	按体制分 自检、互检、专检 按破坏性分 破坏性、无损
	按目的分 验收和监控性 按质量特征分 计量、计数
	按性质分 理化和感观 按工作状态分 首件、末件、成品、半成品
	按位置分 集中、就地、流动 按检验性质分 
可靠性、性能
	6)质量检验的管理制度的制定
	① 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
	② 重点工序双岗制
	③ 留名制
	④ 质量复查制
	⑤ 追溯制
	⑥ 质量统计
	7)质量检验计划的制定
	① 制定检验的流程
	② 确定质量缺陷等级
	③ 作成检验作业指导书
	④ 检验人员的合理配置
	⑤ 检验设备的合理配置
	8)质量检验的程序及内容
	① 来料检验
	② 制程检验:首件检验、巡回检验、末件检验
	③ 出货检验
	9)不合格品的控制
	10)合理抽样方案的制订
	① 桑戴克曲线
	② 批次合格率的计算
	③ AOQ平均出货检查品质等级在抽样检查中的运用
	④ OC曲线及其在消费者风险和生产者风险中的运用
	⑤ GB/T2828和美国国家标准(日本等同采用)的异同点
	⑥电子企业通用抽样方案制订方法(单次抽样)
	AQL等级确定
	检查水平的等级确定
	检查松紧度的确定
	学员演练:抽样方案制定
	第六部分 质量改进
	1)现场质量问题的发掘
	2)问题点的提出
	3)日本质量常胜的法宝:QC小组活动、改善提案制度
	4)解决问题的两种程序:问题解决型、课题达成型
	5)质量问题的分析手法:鱼骨图、关联图、系统图
	6)探求质量问题解决的方法:系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