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普瑞思咨询网站!
服务热线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培训文章 >> 物流管理 >> 正文

培训文章

先进制造技术中的物流支撑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制造技术的发展。从手工生产到可换性制造,20世纪实现了大量生产。生产批量从大批量生产,多品种不可换到大批量少品种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制造精良生产,敏捷制造。进入8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促使产品的制造过程加快,制造周期缩短,库存量减至最少,需要一个能小批量动态生产的环境,以保证质优价廉的产品满足用户的动态需求,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保持不败和生存。
而在生产组织方式上,从FMS到CIMS到Agile Manufacturing,其最终目的不外乎是达到以最低的成本,以最短的时间,快速、准确的提供用户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能够对高质量、高度用户化产品作出快速的反应,又能够在不断变化,充满竞争的全球市场中繁荣昌盛。
制造业中,信息与物资的流通、转变、增值是以物流活动为基础的,这里,我们仅从物流成本的角度便可以看到物流的重要作用,有资料显示,在工业化国家,物流活动成本占到整个国家支出的20%~30%[1]。

1 关于物流的基本概念
关于物流的定义很多。美国称之为:Physical Distribution,Business Logistics,Physical Supply,Material Management,Market Supply,Logistics of Distribution。
美国物流经营全国会议(NCPDM)提出:流是制品从生产线的终点到达消费者的有效移动以及从原材料的供应者到生产线起点的移动这样一种广泛范围的活动,是在制造业和商业中使用的语言,这一活动包括货物输送,保管,装卸搬运,包装,库存管理,工厂或仓库布局,订货处理,市场预测以及对顾客的服务,信息活动。
市来清也于“物流经营论”中提及:物的流通是有效的对有行的或者无行的一切经济资源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在时间方面隔离所进行的物理性运动的经济活动,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到用户的制品配送的全过程,包括了从个别企业的观点和从国民经济的观点对物流的认识,并由此产生的一切有关部门的物流活动[2]。

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发展趋向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可以理解生产制造全过程包括企业内部,及全球化运营的过程,其目的是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快速、有效的组合,提高经济资源的效用。所谓物流合理化可以概括为:按用户(对某种产品有需求的个体,或是企业内部或联盟内部对某一部件有需求的单位)所需的数量,按规定地点及时间,以合理的费用取得或获得供给经济资源。

实现其目的,要依据物流活动的功能,物流活动的基本功能有输送,保管,装卸包装及情报等5项活动,具体如图1所示[2]。
图1 物流活动的基本功能
2 传统物流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局限性
在旧的生产模式中,原材料,外购件都是通过成批购进,降低产品成本主要是通过批量优势达到。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产品型号与规格日益增多。企业由通过采购成本的降低而更多的转向对于库存管理费用、场地占用费用、资金占用率、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的考虑,单纯依靠批量降低成本变得越来越困难。JIT方式推行理想库存为零库存的理念。由于库存量减少可以使在途资金减少,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在这样的指导下,会存在一些与传统生产模式不相同的问题。
传统生产模式中,原材料,外购件都是通过成批购进,虽然造成在途资金的积累,但是它对于大批量少品种的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避免了企业受外界环境不稳定的影响而造成企业停产,尤其是涉及到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大批量的购进,相当于企业已在自身内部建立起一定的安全库存以抵御外界的不稳定运行。

先进制造技术中,在低库存量、少在途资金、产品类型的多样性、顾客需求的多变性的情况,如何保证正常生产的进行,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如何进行最佳存货级别的确定,如何进行最优补给政策的确定,是物流支撑在为了达到使企业对于市场需求快速作出响应而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

先进制造技术中的物流技术要通过遍及组织(整个企业,或临时组成的虚拟公司等生产组织)的有效活动,以对市场需求作出及时的响应。经济指标上的代价最小作为衡量有效性的依据。
在涉及到物流的具体运作形式上,传统生产模式中更加注重企业内部的物流运转与优化。在对于单一企业进行的自动化生产或实行先进制造技术的过程中,对于物流而言,更加注重的是企业内部的物流的改进与自动化,诸如工件的自动装卸,工件的自动化运输,自动化存储工作,物料的识别,控制,调度,物流系统设计与仿真。而对于全球性生产模式,全球性制造企业发展,对于广大范围内的物流必须进行研究与优化。

针对于先进制造技术,诸如Agile Manufacturing,Virtual Manufacturing System,如何使得动态企业联盟及时快速地获得关于产品的零配件信息,在规划,并行设计过程中及早地获得有关物流的数据,也是对物流系统提出的要求。而对于现在企业物流系统本身,也存在着分配系统与其它功能应用(包装/搬运/帐单,检测,MRPⅡ,ERP)缺乏集成的问题。
3 适应于先进制造技术的物流模式
作为制造技术的支撑,物流应该适合于先进制造技术作用的生产运作方式。功能活动是实现其机能的。为了使物流的活动能够适用于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需求,物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如图2示:
图2 先进制造技术中的物流特征
3.1 对于物流运作的有关基本思想,运作方式必须进行改变
未来工厂模式应该是人—机系统的集成,而不单是信息和物流的集成,更重要的是人和技术及经营的集成。对于人的集成作用,有资料表明,在实施CIM遇到的障碍中,70%来自于人,11%来自成本评价不正确,9%为技术原因,还有一些为其他原因如资金限制(美国先进制造研究公司,ANRC)等。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我们认为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有效支撑,物流系统要发挥良好的作用,应该有以下几处内容值得重视:
1)对于先进制造技术本身的目的要有正确的认识。
2)要有严格的计划管理制度和正确的数据信息。
3)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要深刻理解物流技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及约束要求,明了自身工作的利害性,在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现代企业的经营人员应该有这样一种观点,企业之间(存在着供货与收货关系的企业之间)不应该仅仅是一种卖主与买主的关系,还应该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伙伴关系。随着国际范围内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必将由相互竞争过渡到相互合作,协力去获得新的市场机遇将变得越来越明显。这种趋势我们可以从“精良生产”中倡导的协作厂关系,“灵敏制造”中提出的虚拟公司的概念中窥得一斑。通过法律上明确责任;经济利益分配上共享利益,共担风险;技术上推行国际标准,企业在需求时就能够互相配合及合作,形成“广义企业”。在生产链中的所有企业都追求精良生产的时候,也就对各个厂家的合作提出更高要求。基于低库存量的可靠生产离不开协作厂家的良好配合,产品制造商对于供货的要求已从数量与价格上更多的转向了可靠、及时的服务,以此保证生产链的顺利连接进行。

3.2 对物流运作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
物流从物质角度而言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的流动。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交通建设、运输工具、装卸工具、容器标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待加强,运输业的专业化发展还未深入进行。从宏观而言,运输业的专业化发展,运输量的需求供给信息的准确提供与获得,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在我国都值得花费一定的财力、物力和精力进行研究和建设。

日本在其经济成长分化时期,提出以下的原则,值得我国借鉴:
1)铁路运输以专用运输和集装箱快速定期列车为中心,沿海水运以海上集装箱、专用船、长距离轮渡为中心,汽车运输以高速公路,末端运输为主体。
2)适用国际运输的发展,建设国际化空港,大规模工业港口。
3)大城市内,为提高汽车运输的效率,建设有效的输送设施。
4)对于区域间发送体系,采取措施实现有效的输送手段转变并保证最低限度所需的交通运输设备。
其中,一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应该有国家交通部门根据物流量的变化和增减,调整运输政策,利用财政方面的政策,进行规划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决策规划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但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它们的出发点应是为了物流(货品,人员)的运输,能够为物流的快速可靠传递提供优质服务。

对于各种运输方式,需要分别针对其流通路线,流通量,服务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现有的数据,借助于有关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以达到整体物流系统优化的目的,而且达到技术可持续发展。
对于微观技术的具体实施,应该着力推进各种包装规格、运输工具、装卸工具、集装箱体的标准化工作。这样一种标准化工作,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广泛推广,国际合作的日益广泛,应按国际标准进行,不应有所冲突。
在具体地进行工厂的选址,车间规划与布局时,必须考虑到物流的迅捷通畅。
3.3 加强信息集成,共享技术加以研究
实现最短上市时间(Time To Market),要求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高度合作,致力于将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价格送到正确的地点。现代与将来的市场必将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买方市场。各方通过互相合作以达到最大互利。物流与信息流在这样的配合中起到衔接各方和各个过程的作用。
为了使物流支撑适应于先进生产技术的需求,就缺少不了信息的集成和共享。通过其能够建立和支撑起遍及需求链的商务处理能力和响应。
以往的商务信息交流,通常通过信件、电报、电话、传真等进行,除了由于信息的格式不一致,信息难以集成,共享,信息不能为供货商(互利合作伙伴)所直接利用处理,而且对于生产方(组织召集方)难以及时获得有关信息。现在借助于网络支撑,通过标准的数据格式,EDI(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Business(电子商务)可以建立起贸易伙伴间的应用接口。
通过网络技术,企业与物料供给部门(需求链的各个参与方,包括专业的运输方)可以将需求、供给信息于网络上进行发布,经由查询,匹配,优化,信息的提交与处理,可以在短时间得以完成,实现资源的节省,为生产节约成本,缩短上市时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上一篇:价值链价值流分析VSM方法对成本控制的启示 下一篇:精益生产中的价值流图分析法


上海创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21-36338510 /36539869 传真:021-36338510 邮箱:info@purise.com 网址:www.purise.com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 reserved() 沪ICP备110203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