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圈活动QCC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1.概念
	这里说的品质圈活动,又叫品质管理圈活动。(即:QC品质管理活动,简单的又叫QCC)“QC”是品质管理的英文Qualitiy Control缩写。“ C ”是圈Circle缩写。
	2.来源
	发明于美国,盛行于日本。最早是美国的一个博士于1950年提出的SQC(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理论,即用统计的手法进行品质管理,最初也有许多企业把它作为提高品质管理水平的方法应用。但是这种手法只有搞QC的专业人员才能应用,对现场生产的作业人员难以理解掌握。
	后来,东京大学的石川馨( いしかわかおる)教授,把SQC的理念与日本的风俗、文化相结合,于1962年在日本的季刊志上发表了《现场与QC》的文章,系统地介绍了QC的理论和应用。之后,在日本不断得到普及与推广。特别是从70年代开始,在日本的钢铁、电机、汽车、化学等基础工业部门,被广泛引入。后来,又在金融、服务性行业等非制造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3.基本理念
	  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内部交流;改善企业经营;增加劳动意义。
	4.基本做法
	  ①成立品质圈:确定人员,明确分工,设定名称。
	  ☆一般在10人以下(通常5-9人),太多会有与己无关的感觉。
	  ☆每人都有不同的分工。(组长、书记、调查、统计等等)。
	  组长是选举产生,一般与职务无关。
	  ☆名称亲切、通俗。有的取各成员名字的头一个字母组成一个词
	  汇来命名;有的以大家喜欢的花种来命名。
	  ②设定题目、目标。
	  ☆比较被重视的题目有:
	  --- 提高品质和服务;
	  --- 降低成本;
	  --- 提高生产效率;
	  --- 改善环境、安全问题。
	  ☆根据上司提出的方针设定项目的目标。
	  例:社长提出:“今年全公司的销售业绩要比去年提高110%”时,自己所在品质圈所销售的产品是公司的新产品或者重点产品,自己品质圈活动的目标设定就应该是“比去年的销售收入增加125%以上”。
	  如果社长提出今年的生产效率要比去年提高10%,那么自己所在的品质圈所属的车间班组,比车间的平均生产效率要低,那么品质圈活动的目标就应当是“良品率、改善率比去年提高15%”。
	  ③推进目标完成。推进的方法简单地归纳为:P、D、C、A
	  P:( plan )制订实施计划。5W1H(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处;who谁;what做什么,how怎么做)。
	  D:( do )组织实施。
	  C:( check)检查确认。(包括中间修正)
	  A:(action)调查改善。
	5.领导支援
	  经营者、管理者对品质圈的各种活动,给予积极的指导、支援。
	  ①水平提高的教育。
	  ②提供必要的条件。
	  ③提供成果发表的机会,对优秀的品质圈给予表彰。
	6.品质圈活动的次数与时间
	  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而不同,一般每月2次,每次1小时。
	7.结果奖励
	  活动时间结束后,各品质圈对照目标,总结成果和问题点,作成报告书。
	  举行专门报告会进行发表。对优秀的成果给予表彰(大部分企业都设定表彰制度)。
	  奖励金幅度大约是每件3300~15000日元的相当奖品或现金。同时还作为人事部门的升迁考核的依据。
	8.参加义务
	  因为品质圈的活动与日常业务的改善活动有关,所以每人都有参加的义务。人事部门也会根据是否参加了品质圈活动,或参加的次数,以及提案的件数,取得的效果等进行考核。
	9.领域扩大
	  小集活动的对象领域,开始只是以生产的现场为主,后来被普及推广到事务、技术、研究、营业、管理等各行业、各部门。
	10.被制度化
	  现在,在劳动者中开展品质圈活动,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方针的组成部分,并逐渐形成了制度。
	  ①活动推进组织与企业的管理机构形成一体。
	  ②活动的课题、目标与高层领导的战略决策紧密联系。
	  ③定期的总结、评价、表彰制度被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