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普瑞思咨询网站!
服务热线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培训文章 >> 采购管理 >> 正文

培训文章

物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建一个新的配送中心,或者是物流中心,但是首先我们这个物流中心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怎么样来定义它,我们首先把问题定义清楚,之后才知道往下怎么处理,便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把它弄成这个样子,而不是另外一个样子。而接下来第三个问题才是怎么处理,这是一个过程。
而国内出现问题最多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即配送中心未来是什么样的东西,有些人说需要5000个托盘建一万平米,或者两万平米,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另外一个样,为什么不是三万平米,或者是其他的,很少人讨论这个。

物流中心规划设计需满足“四方面需求”遵照“三个步骤” 。

    我认为建设配送中心需满足四个方面需求:

    第一,要适合仓储保管的要求。客户的产品是各种各样的可能有做水果的,有汽车零配件的,他们对仓库的要求不一样。

    第二,要支持生产或销售。你做模型的时候,可能完全不一样,可能我还会支持另外不同的销售模式,或者是生产模式,或者其他的等等,他们直接决定物流中心未来的一个模式。

    第三,要适应未来扩展性的需要。因为我们建立一个配送中心,一般比较大的话,可能要经历两三年时间,两三年之后什么样,我们可不可以说清楚,如果建成之后就没有办法用,仓库的容积什么的都发生了变化,还有对于现在快速消费品来说,你的销售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来做通路的,后来就做零售,或者是直销的,这些零售量,完全发生了变化。我未来是什么样,未来的模式,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这也会决定仓库的变化。

    第四,要保证时间和质量。时间方面,建立一个配送中心,可能需要两三年,急要保证马上投入实用,还要支持未来可能五年甚至十年的需求。马上投入使用,物流中心会建得非常简单,而如果考虑未来,需要考虑到拓展性等方面,建得相对复杂。这样的时候,就会面临要建多长时间建这个配送中心的问题。

    然而要想完全满足这四个方面需求,又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

    一是土地问题,对于一个工厂来说,我肯定是要把物流中心建在工厂旁边,尽量的离生产线越近越好,但是有多大地方可以建,这个就很难说了。

    二是是成本的问题,大家肯定是希望成本最小越好。

    三是易用性问题,这个仓库好不好用,对于高层来说,可能相对来说好一点,但是对于一线的员工来说,如果操作不了,会把很多问题搞得非常复杂,而因此会造成很多问题。

    四是设备问题,未来用什么样的设备,支持什么样的作业的效率,等等这些设备的选型,等等都需要考虑。

    五是岗位的问题,这个仓库建立之后,需要多少人操纵它,以达到既定生产效率,岗位怎么样划分,每个人需要做什么。

    六是流程的问题,未来的操作流程如何设计等等。

    七是信息系统问题。怎样控制仓库的作业,我们做物流中心,在我开工之前,我要想好所有的东西,避免做修改,调整的东西,这样会造成浪费等各种问题。

    因此,后面我们这个设计的步骤应该是,首先定义问题,问题是样子的,建这样一个配送中心,首先要考虑,是不是需要建,当然大多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得到的结果肯定是建的,要花这笔钱的,要不然没有办法做事。所以第一个问题,我们未来的配送中心是什么样的,他的约束条件是什么,在这个约束条件下,能够做到什么样的东西,这就是分析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样的,要找出各种不同的东西来确认。分析问题之后,就进入了方案设计阶段。可能有几个不同的方案,我们通常的做法,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方案,通过评估未来的不同的策略以及能够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得到一个方案的最优解。对于客户和公司来说,这个解是可行的,投入这么大一笔钱,得到一个相对比较好的一个结果。

    如此可见,物流中心的设计流程总体包括三个阶段:即定义阶段、分析阶段、评估阶段。

    定义问题,如何量化?有的人会说95%的服务率,95%的定单可以在一个小时出来,等等这些问题,要把它定义清楚,但是现在又出现一个问题,怎么样把这些问题定义到我的设计中,得到一个约束条件,得到一个结果。

    如何进行分析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出来之后,怎么样找到一个平衡的方法,因为你约束的问题,往往中间互相冲突的,但是怎么样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成本花费的合理,又可以达到最大化的价值。这就是分析问题的过程。

    评估阶段是对做出未来可选的方案,进行最后评估。怎样评估?这和很早以前别人写过怎么样提问题的方法是一样的,常常是你提了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样回答,往往你没有前提约束条件的时候,我无法判断你是对还是错。所以我也没办法给出一个答案,

    三个阶段完成后,如果选中的方案不可行的话,还可以进行重复研讨,返回到重复前面的步骤。设施规划的一个过程,大概什么样子,包括每个步骤要做什么东西

DC设计中的两个问题

   在我没有做DC之前,我觉得这个方法是一个标准的东西,但标准的东西往中间会存在问题,问题在哪儿?

    我们看到东西的时候,可能认为这个东西是一个完美的,但是我们觉得做了之后,发现中间存在很多漏洞。从基础资料的收集到提出分析的方法,分析方法的不一致往往造成得到的结果的不同。根据这样的结果假设出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仓库,其结果就直接影响未来的仓库的设计。

   因此我认为尽管DC是一个标准方法,但仍然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目前DC设计里面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被人为来操纵。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个人有意来做什么,或者是无意做什么,更多是取决于数据分析的人对物流的经验,以及个人的理念,做设计的人一旦发生了意识偏差会影响后面的操作;

    第二,规划作业之间的关联度,直接影响了各个区位之间的位置,直接对于劳动强度、效率、包括作业的难易度等方面产生影响。
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呢?DC是一个设计理念而往往不同的公司对DC的掌握不同,做出来的物流中心规划也不同。

    在很早以前,我曾经接触过美特斯·邦威。我们这里不管是谁曾经为他们做了DC规划,但在美特斯帮威看过之后,觉得你这个东西太简单了,一学就会了,结果自己结合这种DC设计来做了他的厂房式的仓库,每个一万二(平米),一共4万8(平米)。而我们现在面对同样的库存量的另外一家公司做规划,结果用了好的策略,只用一个一万二(平米)就达到了实际需求的效率。

    由此可以看出,DC在前期的设计中,对以后的运作影响非常大,如果用百分数来衡量,至少有50%以上的影响,如果前期没有做好的,将直接导致后期运作的各种问题。

    我曾经接触过宝露苏州基地的仓库建设,由于他们采用的是第三方物流,而其物流中心建设则采用了非常灵活的方式,DC前期规划直接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运作。这也造成了第三方物流的操作困难,对它们来说,作业的特性非常特别,他的客户不固定,货品不固定,就决定了他的物流中心做得非常灵活。

    国内其他的企业也往往走向这样两个极端,第一就是干脆不要做规划,因为未来不知道什么样子,或者装上货架,丢上插车,标准化的东西,反正每个客户都这样,因此他的DC规划非常非常简单。这样就导致他未来出现波动之后,会非常非常麻烦,客户不知道什么样子。对它们来说,把各行业的经验抽出来,得到一个通行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他们的策略往往是完全灵活,采用不要策略的策略。

    未来在物流的策略里面,如果发生调整之后,直接可以把库存压低,可以采取定货等等不同方式,可以直接来压低库存,但是如果现在把仓库直接满足三万托盘的话,那么未来可能有80%是空的,所以这就是合理的库存的问题。

    还有就是很多都是在一个地方检,然后出货,导致结果就是没有工人给他干活,因为太累了,没有人肯干,还有就是出货方面,仓库的作用就是支持生产和销售,那么所以出货必须要方便灵活,做到快速准确的,这样仓库才能体现价值。

     曾经有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1200平米仓库,但是在拣货的时候,就是找不到。对1200平米怎么优化呢,能优化多少,如果再做一个1200,这个仓租不会增加多少,但是你在拣货的地方没有别的方法,通过优化是不可能提高拣货的效率,或者说力度非常好,这样是不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提高,比如说做条码,或者是好的信息系统,或者是让供应商管理仓库,或者是把库直接分发到门店去,等等方法,所以我觉得做这块的时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的看法,就是通过别的途径降低这块的一个难度,或者说库容等等,这是最重要的。

    一方面就是各方面的功能有效配合,没有瓶颈。上次看到那个客户之后,觉得目前来说往往出现的瓶颈都在拣货和复核,由此导致不能出货。因此,符合、出货、拣货这块是仓库产生瓶颈的点,是怎么样做有效的配合,通过什么方面来实现?是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适合产品的保管特性,每个企业它的产品不一样,有不同的保管特性,这个是一个基本的目标。一个是良好的作业环境,作业环境不一样,仓库里面应该是做得非常好,现在我们看到的仓库往往都是乱七八糟的,就像上次去了肯德基的仓库里面,以后再也不吃去肯德基的东西了,仓库里面太乱了,往往仓库都是这样,可能我们这些做物流的才能这样的体会,看到了就觉得太不好了。

    因此,仓库的规划是一个整体,从物流的发展策略开始,包括几块:

    第一,整体的物流发展策略,通过这个策略,然后制定物流中心一个规划的一个目标,或者一个标底物,决定了前期之后,物流中心才可能建,这样的话,物流中心的规划会有一个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物流中心的规划,相当于一个空中楼阁,不知道怎么办。

    第二,整个物流发展战略包括几个东西,一个是商业发展的策略,这个企业未来商业发展,可能要做到,目前来说20个亿,近来要翻到100个亿,物流怎么样支持从20亿到100亿的销量呢,另外就是供应链的发展策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库存是不是20亿到50亿的时候,营业额翻了5倍,那么库存是不是也要翻5倍呢,有没有办法降低库存,通过这个方法来提高我的效率,降低仓库的面积。

    解决的办法,第一是物流数据分析,第二是物流概念设计等等。其中物流数据是做得最差的,怎么样把数据分析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但事实上,往往在跟客户说的时候,客户也不知道自己的东西,往往更多是通过概念,通过自己的想法,感觉,然后看一看仓库建这么大,往往建了一个新仓库,和旧的仓库的运作模式一模一样,瓶颈还是瓶颈,解决不了更多问题。像我们做软件一样,我前期的设计做好后,后面就非常容易,但是往往前期的概念设计出了问题,到后期修改的时候,工作量会更庞大。

    配送中心的设计包含流程、设计、系统、还有培训,这四个内容。通过这一块出来之后呢,我们产生的就是一个,完全是一个可以运转的,别的做出来往往感觉相当于一个概念,或者也可以去运转。但是,你要做出大量的修改,调整后期的工作去弥补前期的不足,还有一些先天的不足,往往就产生这些问题。

物流中心的设计流程

    从整个物流中心的设计流程来看,首先要解决的是定义问题,然后是分析问题,提供可选择的方案,评估方案,得到一个可行的解,

    定义问题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我们要哪些数据,我们通过一个定性的,到定量的一个分析,然后找出这些原始数据,对这些数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就是未来仓库设计的基础,所有仓库设计的依据,就来自于这个数据,而现在往往可能是很少很少的数据。

    曾经见过台湾人,谈到关于仓库设计,依据5个数据,第一个是说仓库每天保管量是多少,保管量就是仓库要盖多嘛,500个托盘,还是700个,还是1000个,第二个是出货量每天出多少货,就是分拣那块需要多大的面积,后面还有定单量等等需要5个数据,这5个数据就可以做出来了吗,我的看法是,可以做得出来,但是就是一个画出来的,画一张图,往往的时候,我认为这些人,不是给你来做仓库的,他是要去卖设备给你的,仓库盖出来了,卖了设备就走人了,管你做得好不好。

    分析问题是通过前面所有的数据找出问题的症结。比如说,仓库的保管量是什么样的?物流特性什么样?就服装行业而言,它会有自己的特性,我曾经遇到这样一架服装企业,他从来不自己生产,而是依靠OEM供应商生产。供应商生产完了之后,服装往往有半年至9个月的储存期,这就造成库容非常大,就像当初说,需要三万个托盘储存这块。另外分拣的时候,要面向门店量非常非常大,要铺货,到一个季节了,库存一下下来了,要全部托到明年去,剩下的就是门店补货的量非常非常小。衣服呢又是SKU非常非常多,需要几万个SKU,这样的话怎么样帮他做这些东西,如果我把所有的分拣集中在一起,还是分散的分拣,还是采用其他的策略,这就来源于我们数据分析的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出来之后呢,我对这个问题已经非常的清楚了,问题清楚之后,剩下的就那么几个了,怎么样处理这些问题,已经非常非常清楚了,往往很多人把前面做得非常省略,集中在后面这块,怎么样创造可行解吧,这个东西呢,创造的结果就是说呢,和原始的东西没有什么关系,全新的,这样来说,你摆脱了你这个公司,他做出的方案对任何公司都行,通用,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

    比较前面两个步骤,方案平布相对比较简单,对于大家来说无非两个,成本,花多少钱,老板比较关心这个东西,花多少钱建一个仓库,可能有些选择一个最低的了,成本最低,另外可能有的选择中档,效率高一点,往往会存在这些问题

仓库规划设计的8个步骤

    接下来的仓库规划设计我们分成8个步骤进行:第一,项目的起动准备;第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第三,讨论未来策略的目标;第四,系统需求分析;第五,规划设计;第六,方案的评估选择;第七,细步设计;第八,方案执行。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人往往跳过第二步,或者做第三步再做第二步,因此往往脱离现状,和现状没有什么关系,并导致算出来的数据在后面设计的时候,非常容易处理,摆上一些设备,每个设备,比如说用RF来拣,每个人每个小时拣多少就可以,但是它适合你吗,可以说它适合你,但是它也适合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模一样的。

    做完第三步之后,有些可能会回来做一些数据收集分析的东西,往往在做以前老在说什么EIQ这些东西,EIQ只能说一个通用的方法、思想,往往在的操作中有用,但却并不能完全帮你处理出这些数据的,如何理解EIQ?每天平均的定单量,定货量,或者是说每日的进货量的值等等这块,然后定单和产品之间的关联性这块,但是比如说对于这种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对于这种产品的这种季节性,它的变动的趋势。等等这一块的东西,未必它会帮你做这块的分析,况且数据分析的时候,我个人看法,更多的是取决于数据分析人的理念,他的理念,会直接决定了分析的价值。

    有的人做出来的时候,很简单,数据分析的价值也非常有限,对每个仓库经理来说已经非常清楚大概什么样的量,虽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估的数字也差不到哪去。但是仓库规划的时候,仅评这几个数字,我想和原来的仓库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把原来的仓库放大一点。原来的可能只容纳一千的托盘,未来可能放大到容纳五千个托盘,仅此而已。

    另一个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第五步。得到一个数据之后,怎么样操控这个数据,这个我认为要看规划人的能力。在这一步,每个人的想法会有非常非常大的差别,未来满足你的这种需求的时候,可能会比如说非常的自动化,然后设计一个什么样的趋势,或者通过这种别的模式怎么样操作等等这一块,能不能做到一个在这种有限的自动化下面,实现一个比较好的,能够达到满足效率的,满足需求的方案呢,这个要考量设计人员的一个问题。基本上存在的问题,可能就出在这两个地方。

    在第二步做数据分析的时候,它的数据分析的方法怎么样操作,第一个包括它的培训,这个人需要哪些数据,然后这些数据里面可能代表了某些含义,往往数据分析的人,不知道现场怎么操作的,就拿一个东西来运行吧。他不知道基础的东西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算主要的结果和现实的作业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偏离。但是往往的时候,存在这样的问题,做得人不知道现场什么样,所以培训这块要注意,包括资料的采集,然后还包括筛选,拿到的原始数据往往是从系统里面打出来,但是这些数据哪些是真实有效的,哪些是假的,这是要考虑的。

    第三个步骤就是讨论未来得策略,比如说你的生产规模,原来从20个亿,到100个亿万,这种变化的是一个什么趋势?比如说原来是平均生产那么多,但是可能未来得时候,某一个时间突然的把峰值拉得非常高,这样现象都会出现,但是往往未来这是最不可预测的,没有这种想法,包括另外的时候,库存周转天数,现在可能在80天,可能未来的时候,可能是20天,等等这种现象,但是怎么样到20天呢,怎么样变,往那个方向变化。这块都值得考虑。

    当然这个步骤应该越细化越好,包括SKU之间的变化,哪些产品未来卖得好,哪些产品未来下去了,原来可能一百个装一瓶,未来可能是个装一瓶,这样品像的变化,这些变化我的经验是上面的人不知道,下面人也不知道,对这个没有什么想法,所以我认为目前来说,我认为比较麻烦的。我没有看到有人专门探讨这些东西,往往只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可能现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的。

    第四个步骤就是系统的需求分析,每一天的变化是什么样的趋势,这块基本上跟现状分析,另外也会根据未来调整,它的做法往往我得到一个现状的模型之后,对于未来的时候,通过这个现状未来进行叠加,可能现在是20亿得到一个模型,每天的出货量,每个区域有多大的容量,要处理多大的量,后面到100个亿,得到未来,往往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这样的。

流量平衡图

    流量平衡图,它直接决定了仓库设计的大小,对仓库设计非常重要,以前没有看过有人来做这个东西,前面代表了进货、进货量,可能它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可能包括大件的产品,可能还包括另外一些小件的东西,或者根据产品的特性,把每一块挖出来,这个图就说家电的,这块是小家电的,因为根据SKU划分出来之后,每一块的特性是不一样的,另外小的可能直接就上一个小货架或者什么之类的,出得非常快,根据它的流量处理我这边的进货量,得到这样一个数据,这张图从整体来说,这边是进的,最右边是出的,所以说进和出之间要做到平衡,左边进多少,右边要出多少,可能根据这个周期内的,这周期可能是一年的数据问题,一年之内左边进的和右边出的是一模一样的,量是相同的,为什么相同呢,如果不相等的话,往往会造成两种结果,一种可能没货出,另一种可能会导致进的货出不完,仓库放无法容纳。

    这边进货过来之后就直接得到了月台的大小,包括流量是什么样的,这就是对月台的控制,对每个进货量的差别进行调整,进货量有暂存的区域,这要看插车的效率,可能会有暂存质检什么的,所以暂存区是多大的,还要根据物流的特性,哪些要上货架的,哪块做特殊处理的等等,可能还有退货等等,那么就得到这了块区域的大小,退货区过来之后,包括托盘堆叠的,包括货架的等等这块区域的大小,后面有一个出货的,这边是分拣和符合区域,还有包装区域的大小,通过我作业的效率可以得出这块要多少。最终,会有一个出货的暂存区,出货暂存区应该有多大,也直接决定了其大小,然后还有一个月台,每天的定单量是多少,这样就直接决定了,每天要发多少辆车,然后决定出货月台是多少,这就是整个流量平衡表的意义。

    通过这个平衡表,我们在前期的做完所有问题的定义分析之后,得到一个结果。这个结果直接决定了未来仓库的布局,包括大小等等所有的含义,所有的东西。所以我们把这些东西叫做一个仓库设计的总纲。但从目前来说,往往很多人不去做这个东西。从而影响分析结果之后,又直接影响区域大小的效率等问题。

物流规划设计

    物流的规划设计,因为前面那个流量平衡表那块已经知道仓库里面每个区域的大小,效率等等东西,但是就是说已经有了这块区域,这个区域摆在仓库的哪个角落里呢,如果不做这一块的话呢,这块叫系统化设计,如果不做这块的话,那么我把这块放到如何一个区域都可以,比如说出货暂存和保管区之间的位置怎么样布置这块,包括两个月台之间的距离。

    但是如果不做这块的时候,我不知道储存保管的量那块区域的关系之后,就难以决定这块是什么样的位置大小,另外如果不能决定这块,随便摆放之后就会导致仓库之间距离非常远,这样就会影响行进的效率。一个仓库大的话,可能要几百米,跑一次,跑一次,如果一个定单有十个的话,就会跑十次,就是一千米,那人就要累死了,没人愿意做的。

    从我资深来看,我觉得很少人来算这个东西,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估计的,就像前面的图里面的表述一样,进货在这边,进货完了之后,肯定要到暂存区,暂存区就靠着进货口这块,暂存区之后就上下,上下完之后,往右边就是补货的,在右边补货,然后就分拣等等,往往是这样的,但是这样是不是最好的,没有人去考虑,大家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判断这个事情。很多人也是这样做的,所以说这块是很有价值的,就这么一块应该是什么样的,那么之间每一块的关系是什么,这个图有一个红线和蓝线,线越粗证明流量是越大,之间的越来是越紧密,如果细就说明关系非常松散,就可以往四周摆,但是现在往往没有人做这样的东西。基本上我我觉得这块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

物流方案提出

    到了物流方案的提出,我得到那个东西之后,可以画出这张图,这个仓库里面每个区域在哪儿,然后什么样的,画一张图之后,可能给出一个不同的方案出来,往往出现的问题就是说呢,我做完这张图之后,就直接跳过下一步,直接根据经验判断,得到这张图,因为前面的区域已经有了,每个区域大小,直接把它摆在图张看出来,是什么样的,可能看1234567,只是说摆在哪儿都一样的,只要不是非常离谱。

    几个不同的方案之间的差别,有的人换了一个方向,仓库里面的布局换一下方向,然后就说做了一个新的方案。我现在很佩服这些人的胆量,这样都可以做的,后面是细部规划的东西,每个地方是什么样,需要做数据分析得到结果。

    做好这些之后,下面就非常容易了,只要更多的关注细节的问题。从问题的定义分析,定义分析包括现场的诊断,瓶颈在那儿,基本上是取决于瓶颈的问题,解决瓶颈,然后还包括其他的东西,然后得到战略规划,有一个优先性的问题,可能重点解决某个区域的发展的问题,可能考虑整个集团公司的发展,或者是其他的东西。

    整个仓库实施的目标是什么样,我这个仓库应该建到什么样,到总体的指导思想出来之后,要做数据的挖掘分析,然后数据分析挖掘的结果呢,就直接反馈到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业策略,每块的策略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可能把某块优化掉,是不是有可能就是说,这个怎么说呢,怎么形容呢,这个定单是拆开分拣,还是多个定单合起来同时分拣等等不同的策略,这块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作业的策略是渗析样的,另外各个区域的分析,这个区域多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得到这两个分析之后,后面的话,可能会做这样一个仿真的动作,其实表面来说,好象这一块,怎么说呢,有钱的人才会做吧。每钱的人就不做了,最后就是得到一个清单,仓库需要什么设备,信息系统是什么样的,流程什么样,图片什么样,基本上得到这四项,之后就可以开工了。

如何看待仓库管理系统

    关于仓库管理系统,我认为应该包括五部分,即仓库的计划、仓库的事件管理、仓库的执行过程、数据交换和设备的管理。现在我觉得很多WMS在计划能力方面做得非常差,比如我曾经看到的上海医药的仓库,其仓库管理软件和国内的其他软件没什么差别,很多功能根本就没有发挥出来。

    计划中很多东西没有体现出来,比如计划的地方怎么做,包括上下策略、补货策略等策略性的东西都没有体现出来,更像一个自动化的表单的作业系统。因此,我认为,WMS价值应该体现在,计划而不是仅只仓库里面收货、上架、拣货、补货等等。

    整个物流中心运作的流程基本是这样,一个大门进出,大门过来之后要先去堆进行车辆的调度,车辆调度完了之后,要得到定单,定单那一块有两个仓库,两个仓库根据他调度到某一个月台做出货的动作,或者是收货的动作。整个的物流中心中间可以划分成了14个流程:从车辆进大门之前有一个预收货的处理,到大门的闸口管理,闸口管理更多的是对于车辆的调度,体现在车辆来了之后,是不是应该让它先去堆场,还是先到(月台)卸货?这个处理,去了堆场之后,有一个处理,这个车辆应该怎么停,堆场调度出来之后,会有一个月台的管理,包括入库、上下、上下会有一个诸如QOC的工作,这并不一定每个行业都做。再往后是一个补货物的作用,我从储存区往分拣区发货,发货之后,如果要拆零的话,要有一个符合包装的动作,后面出完货之后,因为我在两个仓库里面同时分拣,会造成一个需要合流的问题,这个定单可能被拆成四份,放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分拣,之后要考虑一个合流的问题,要把它合流到哪个暂存区去,怎么样处理合流的东西,之后有一个月台发货的过程,这中间可能会有一个月台的处理,之后是仓库里面的盘点的流程。

    总结一下,我认为目前来说,所存在的第一问题,就是数据分析没有一个标准方法,目前还是EIQ代表一切,有很多东西都没有被挖掘出来。从分析结果的表现来看,一个是物料平衡图的处理,目前尚没有人做这个东西;第二个是SLP系统化概念设计,表现仓库里面各个区域之间的关系,很少人深入来做。因此,我认为,DC设计是一个整体,缺少了中间任何一个步骤,都会导致这个仓库的用起来别扭和不合理。

上一篇:仓库规划设计的8个步骤 下一篇:供应链管理设计与实施


上海创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21-36338510 /36539869 传真:021-36338510 邮箱:info@purise.com 网址:www.purise.com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 reserved() 沪ICP备11020370号